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考研 - 招生简章 - 正文

聊城大学2014年考研招生报考指南

来源:3773.考研 2013-10-8 17:46:21

1、聊城大学概况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坐落在有着"江北水城"美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李喆,校长马春林。
    学校占地近3000亩,校舍面积75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60万余册,拥有电子图书资料20156GB。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现设有27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215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22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4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41人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齐鲁文化英才、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3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张新时院士、汪尔康院士,中国工程院薛群基院士、左铁镛院士、黄伯云院士,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郭亚军教授等60余名知名学者担任外聘教授、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现拥有12个国家级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18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并获得44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自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13.5万名学生。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为优秀。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学科为主,基础文理学科、教师教育学科、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相互协调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拥有分析化学、光通信科学与技术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6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前期研究专项、“973”子课题、国家“863”计划等各类国家级课题154项,省部级课题374项。有134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2、聊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聊城大学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础数学。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4年我校被增列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单位。2006年我校化学学科(0703)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2006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分析化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16个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美术)、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音乐 、美术、艺术设计),4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2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英语笔译、英语口译),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人。

3、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聊城大学2014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点计划招生23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270人(最后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4、2014年招生收费
  
我校招收的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全日制教育硕士(1
6个招生领域)、全日制艺术硕士(3个招生领域)、全日制体育硕士(4个招生领域) 、全日制翻译硕士(2个招生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2个招生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严格执行教育部与山东省有关文件规定。
  5、201
4年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条件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1日)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但原则上不得跨专业报考。

6、联合培养

抗体药物工程专业与上海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优先定向推荐工作、攻读博士学位。

分析化学专业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优先定向推荐工作、攻读博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光学专业与枣庄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优先定向推荐枣庄学院工作。

7、初试命题
  除思想政治理论、非外国语专业的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化学(农)科目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外,业务课与外国语专业的第二外语由我校自行命题。
  8、往年试题
  
往年试题可在聊城大学研究生处主页下载(http://yjsc.lcu.edu.cn)。
  9、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日程(以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为准)
  
登录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页(http://yjsc.lcu.edu.cn)查询招生专业目录与有关注意事项;
  20131010-31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进行网上报名;
  20131110-14日到网报所选择的报名点进行图像采集;
  2013年12月25日开始自行下载准考证;
  2014年1月4-5日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2014年3月初公布初试成绩;
  2014年4月上中旬政审、复试;
  2014年6月上旬发放录取通知书;
  2014年9月份新生入学报到。
  10、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447
  联系部门: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湖南路1号聊城大学东校区办公楼B609室(252059)
  联  人:李承虎
  联系电话:0635-8239267(传真)
  邮    箱:yzb@lcu.edu.cn
  主    页:http://yjsc.lcu.edu.cn
   
11、聊城大学各研究生学院联系方式 

代码

研招办或学院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001

商学院

马中东

0635-8238183

mazhongdong@lcu.edu.cn

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华锋

0635--8238182

lihuafeng@lcu.edu.cn

003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卫东

0635--8238109

liuweidong@lcu.edu.cn

004

教育科学学院

申玉宝

0635--8238391

shenyubao@lcu.edu.cn

005

体育学院

钟明宝

0635--8238258

zhongmingbao@lcu.edu.cn

006

文学院

 

0635--8238286

mj1936@163.com

007

外国语学院

肖建壮

0635--8238029

xiaojianzhuang@lcu.edu.cn

008

美术学院

 

0635--8238537

xiangbin2000@126.com

009

历史文化学院

李增洪

0635--8239977

lizenghong@lcu.edu.cn

010

数学科学学院

姚炳学

0635--8239927

yaobingxue@lcu.edu.cn

011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葛广英

0635--8238036

ggy@lcu.edu.cn

012

化学化工学院

王怀生

0635--8239196

wanghuaisheng@lcu.edu.cn

013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王洪月

0635--8238882

wanghongyue@lcu.edu.cn

014

环境与规划学院

 

0635--8239913

zhaisheng@lcu.edu.cn

015

生命科学学院

曹雪松

0635--8239682

caoxuesong@lcu.edu.cn

016

传媒技术学院

高国元

0635--8238290

gaoguoyuan@lcu.edu.cn

017

计算机学院

潘全科

0635--8238360

panquanke@lcu.edu.cn

01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初瑞清

0635--8230913

rqchu@lcu.edu.cn

019

农学院

王桂清

0635--8239528

wangguiqing@lcu.edu.cn

020

法学院

孔繁军

0635--8238270

kongfanjun@163.com

021

音乐学院

吕云路

0635--8238039

lylzen@163.com

022

建筑工程学院

赵永生

0635--8239690

zhaoyongsheng@lcu.edu.cn

023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包春江

0635--8239968

baochunjiang@lcu.edu.cn

024

药学院

郭尚敬

0635--8239680

guoshangjing@lcu.edu.cn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